袁宏道的《游盘山记》中有这么一句话:“下得枰石,方广可几筵”。IG 模考卷一的文言文部分中,这句话对应一道翻译题。
足足有半个多小时,完成其他问题的我盯着这问题直发愣。这句子结构清楚明了,将枰石与几个“筵”作比较,强调了它非常宽广的特点。问题是,这筵是什么玩意,这可是句子的核心内容。
于是僵坐三十分钟,犹豫不决中将筵译为“竹桥”——为数不多的几个较为宽的竹制品。和意料之中一样,和正确答案完全不搭边。该神猜测成了个过不去的梗。原来“筵”指的是筵席…可见这正确理解文言文中的关键词是得分过程中多么重要的一环。
为迎接两周后 IG 中文第一语言卷一的文言文部分,在此总结了一些明代以后(IG 考纲范围)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字词句,归纳了其最常见的意思,求分享 →_→
是
这、这样
吾祖死于是,吾父死于是。(——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)
我的祖父死在这件事上,我的父亲也死在这件事上。
所在皆是也。(——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所在的地方都这样。
子
你、你们
陈亢问于 伯鱼曰:“子亦有异闻乎?”——《论语》
陈亢问伯鱼:“你学到了密传吗?”
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。——《诗经》
今生拉着你的手永结美好,与你永不分离白头到老。
或
有时、有的
或百步而后止。——《五十步笑百步》
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。
或命巾车,或棹孤舟。——《归去来兮辞·并序》
有时使用有布篷的小车,有时划着一条小船
独
只
今独臣有船,汉军至,无以渡。——《垓下之战》
现在只有臣下有船(只要我们渡过河去),即便是汉军追赶而来,他们也没有船渡河追赶
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。——《赤壁之战》
只有您和子敬同我一心
安
怎么、哪里
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?——《陈涉世家》
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?
双兔傍地走,安能辨我是雄雌?——《木兰辞》
雄雌两兔一起在地上跑时,又怎能分辨得出谁雄谁雌呢?
沛公安在?——《鸿门宴》
沛公在哪里?
尝
曾经
吾尝终日而思矣,不如须臾之所学也。——《劝学》
我曾经整天不停地思考,却不如实际去做的过程中得到的收获多。
王戎七岁,尝与诸小儿游——《世说新语·雅量》
王戎七岁的时候,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。(可译成“有一次”)
“未尝”较为特殊,曾经没有,可译为“未曾”。
经历;遇到
技经肯綮之未尝,而况大軱乎!——《庖丁解牛》
此未尝非前文未尝,依着牛体本来的组织进行解剖,脉络相连、筋骨聚结的地方,都不曾用刀去碰过,何况那粗大的骨头呢!
反
通“返”返回
寒暑易节,始一反焉。——《愚公移山》
一年到头,才往返一次。
反而登舟,放乎中流,听其所止而休焉。——苏轼《后赤壁赋》
回去的时候登上小舟,把它置于水中顺水而流。
违反;反对
反古者未必可非。——《商君书·更法》
反对古法的未必就要非议
欲
想要
鱼,我所欲也,熊掌,亦我所欲也。——孟子《鱼我所欲也》
鱼是我想要的,熊掌也是我想要的
吾欲之南海,何如?——《为学》
我想要到南海去,你觉得怎么样?
去
离开
便有去国怀乡,忧谗畏讥。——《岳阳楼记》
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、怀念家乡,担心人家说坏话、惧怕人家批评指责。
去村四里——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离开村子四里地
走
跑
两兔傍地走,安能辨我是雄雌。——《木兰辞》
雄雌两兔一起在地上跑时,又怎能分辨得出谁雄谁雌呢?
秦王方还柱走,卒惶急不知所为——《荆轲刺秦王》
秦王还正在绕着柱子跑,仓猝间惊惶失措,不知道怎么办
逃跑
老翁逾墙走,老妇出门看。——《石壕吏》
老翁越墙逃走,老妇出门查看。
兵刃既接,弃甲曳兵而走。——《寡人之于国也》
交战激烈了,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
使…逃跑
可烧而走也。——《赤壁之战》
可用火攻战术使之败逃。
再
两次
日再食。——《送东阳马生序》
每天提供两顿饭。食,提供伙食。
问者爇香于鼎,再拜。——《促织》
求神的人在香炉上上香,拜了又拜。
第二次
胜地不常,盛筵难再。——《滕王阁序》
风景优美的胜地不会永久存在,高朋满座的盛筵难以再次(第二次)遇见。
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——《曹刿论战》
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勇气,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,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枯竭了。
益
更加
穷且益坚,不坠青云之志。——《滕王阁序》
境遇虽然困苦,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,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之志。
精益求精:已经很好了,还要求更好
评论列表
好, 我也很喜欢旅游
@我叫史迪奇 吾亦犹是也。
@我叫史迪奇 善哉,彼我交乎